400-153-4857

公司动态 分类
陶瓷器皿审美意象思维的形成与特征利记app下载发布日期:2024-04-22 17:14:56 浏览次数:

  利记sbobet【摘 要】审美意象在艺术交流中具有中介地位,它使意象在艺术表达上具有了符号性能,它对个体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促成了时代与时代、民族与民族的交流,最终引发了文化形态的变迁。因此对陶瓷器皿的形态进行审美意象的探讨,首先要清楚的便是陶瓷器皿审美意象思维的形成。

  1.陶瓷器皿审美活动中的感觉和知觉。首先,我们从感觉和知觉出发,对陶瓷器皿的感觉来说是陶瓷器皿本身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形成对陶瓷器皿自身个别的属性反映。陶瓷设计者应该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之需,赋予陶瓷器皿设计的创造性,由此了解人们对待发展进程中的变化要求以及最初的直接感觉。它具有选择性,探索性。我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看法就会更加敏感。如此,陶瓷器皿的形式能够触发对陶器的感知,成为审美基础和审美体验的起点。(1)陶器审美活动中的感觉是我们对待一件陶器时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是要了解审美对象的形式是具有特定指向的意义,其直观的性质表现在陶器的颜色,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所采用的黏土材料,这些审美活动,直接作用在陶瓷设计师的感觉器官,充分的对审美对象的形式要素进行最为直观的感觉,体验到陶器的美学内涵,审美活动永远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感官活动,一个精美的陶器,其优美的形态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此,陶瓷器皿的审美体验,感觉是最为重要的。(2)陶器审美活动中的知觉是在感觉体验的基础上对陶瓷器皿所具有的各种属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来综合反映出的整体形象。感觉和知觉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陶瓷器皿的器物本身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后的反映,在对陶瓷器皿的审美活动时,第一步总是先知觉到陶瓷器皿的整体面貌与效果,再去细致的感受它的形制,材质工艺,表现手法等,目的在于能够立体感受,引起感官共振,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器物形象。陶瓷器皿的任何形象,都是线、面,色彩和整体的构建。陶瓷器皿的器型结构、造型、材料,工艺特征的体现。陶瓷器皿的审美心理活动,是由知觉的整体性来完成对陶瓷器皿成品进行审美活动的第一步。

  2.陶瓷器皿审美活动中的的表象和联想。(1)陶瓷器皿的表像是陶器显现出的客观存在的外部形象,主要体现在陶瓷器皿的形态造型方面。它的最大特点是反映客观事物形态的直接性并成为人记忆中的第一印象。陶瓷器皿的表象往往是通过设计师对生活的体验利记app下载、观察、摸索,所设计出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的富有魅力的实用器物,使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和享受到陶瓷器皿所能够给生活带来的审美愉悦。知觉是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累积补充的,而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获得便是一种对表象形式的不间断的存储所构成的,而且在感知过程中又会获得新鲜表象的生成。所以,感知和表象是有直接联系的,整个活动依然是相互影响推进的。陶瓷器皿从设计到制作、成型,这些过程成为了我们在使用、欣赏活动中感受到表象在各个环节中积极的寻求存在。由此在审美活动中才能感受到形态所带来的审美感动。(2)陶瓷器皿的联想。指在审美活动的各种意义的思考和推理,它是从一件事情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它有多种联想的东西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暂时的神经连接,一旦一个相应的刺激诱导这个临时连接时就形成了联想。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对当时各地瓷窑所产的茶具有过评论:“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一也;或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陆羽在上述评论中把越瓷“类玉”、“类冰”来形容对越瓷的喜爱,就是对越瓷釉色的形容并将其传统的玉文化融入到陶瓷的文化联想中。同样,陶瓷器皿自身的泥土材质也会让人联想到脚踏实地的生活亲近感,是泥土与火的烧炼而成的艺术品。

  3.陶瓷器皿审美活动中的的想象和情感。(1)想象。主要体现在陶瓷器皿设计中过程中,丰富的经验和体会是想象的源泉,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是想象升华的动力。想象的过程产生的形象,可能是我们不认识的形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想象力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体现在设计中想象的活动便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和人们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和制约,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属于一定时代,时代特征明显。设计者是融入了自己独特个性的想象力,想象力创造的特色是自由的,富于创意和新颖独特的,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典型的审美意象。(2)情感。是指陶瓷器皿是否符合自己心理的需要和感情融入的体验。情感是审美产生的重要原因。情感与人的心理实现和人们需求的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是主动,积极的心理活动。在陶瓷器皿审美过程中把人们的个性和情感映射在客体对象中,与对象产生心理契合。审美情感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审美心理活动的动力和方向引导,其是审美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与其他审美心理因素合作密切。情感和知觉的关系,一方面情感影响对事物的看法,另一方面,在特定情绪的影响下形成的看法和行动的情绪,导致更深的情感体验。如耀州窑美如碧玉般的青瓷以内敛的审美价值取向,注重审美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利,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理想直接关联,根本上讲它就是宋代社会文化的表征。强调科学与艺术的文人趣味必然要反映在“碗” “盘” “瓶”等生活器皿的设计当中。如此,宋瓷表达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自己所需的情感,也传递出情感在宋瓷上的体现。

  4.陶瓷器皿的审美意象思维成型。审美意象思维的成型是由主体在情感感受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想象活动的刺激来构成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外美学家们早就关注到了意象问题。在西方,从康德到苏珊·朗格等人,都曾详细地阐明了审美意象的主要特征。而中国古典美学更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首次提出了审美意义上的意象范畴,并对意象的生成过程作了总括:“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从逻辑的角度看,美感作为审美对象感受、体验和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以意象运动的方式展开的。美感的过程,是审美意象获取、运动和推移的过程。美感的诸多心理要素,始终以审美意象为聚合点而得以融汇和统一。艺术创造实际上是审美意象的创造,艺术欣赏则是审美意象的解读。对陶瓷器皿的审美思维来说,理解是高层次审美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对经过艺术加工的审美对象的理解从而直觉把握有意味的形式。对理解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对陶瓷器皿表象的理解和对陶瓷器皿形成的内在联系的理解。这两种不同的认识形式是都不是靠审美活动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而构建的,而是随着感觉和知觉,表象和联象,想象和情感这些审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是对审美对象的理性内涵的直接感受。经验表明:在审美活动过程中,感觉,知觉,想象,联想利记app下载,情感和其他心理因素共处在自由、和谐的运动状态中。从而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从其诸因素与理解的关系来看,在陶瓷器皿的审美活动中这些构成了审美意象思维的形成。设计者进行陶瓷器皿设计,适用的市场、背景必须全面调查后进行分析了解,而后设计出具有美感的陶瓷器皿,提高陶瓷器皿自身美感的同时对生活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已达到更美妙的审美愉悦。

  陶瓷器皿设计是创造的行为,其审美内涵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的进步且不断提高深化。“意象”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意”指主观的情思,“象”指客观的物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思的融合。“审美意象”是指“意象”既体现了主体的审美意识,又体现了客体的审美特征,是主体审美意识和客体审美特征的统一。陶瓷器皿便是陶瓷材料艺术加工后的体现,它具有的实用性属性在器皿产品中可以得到直接反映,它的形象又反映出社会生产物质文化水平所体现出的精神层面的视觉形象,这是时代特征的审美价值显现。从创造思维看,是由审美主体——人,在陶瓷器皿形象中进行的审美体验、寄情、评价,同时包括获得的审美愉悦,这是陶器的形象与设计者情感的主观结合。因此,陶瓷器皿审美意象除具有主体性和形象性特征外,更具有与非审美意象有着质的区别的是其特有的情感特征。艺术传达是伴随情感的传达。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传达。

  1.主体性特征。陶瓷器皿是以物化的形式展现,其审美意象具有直观性思维的特点,还有陶瓷器皿设计者的理念和审美理想在陶器上的融合。由于人“意”的渗透,体现出的是主动的创造,存在着人的意念,动机和意趣。人在不同程度的进行联想和想象活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对形象的处理中,融入各种艺术加工手段,用来创建一个新的形象,这便是审美意象的主体性特征。这些满含审美趣味的器物源于陶瓷器皿设计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于此同时又会反作用于陶瓷器皿设计者开拓新的思路来传递意象。

  2.形象性特征。审美意象是以象达意,不论是陶瓷器皿自身的物质样貌利记app下载,还是谨存在设计者头脑中的设计样式,都是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上形成的。审美意象作为意象的一种,具有形象思维的显著特点,形象思维始终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因为只有最初在心里构思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才可以实现其设计所需要的形象。所以,生动形象是审美意象的基本载体和特征。与此同时,意象是由艺术想象形成的,艺术想象是形象思维活动的基础心理活动,由此形象性特征也是构成审美意象思维的基础特征之一。陶瓷器皿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物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便是设计思维的传递过程。我国传统器物崇尚应物象形,象形寓意,这些艺术特色及美学样式便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

  3.情感性特征。陶瓷器皿因其物化的过程是陶瓷器皿设计者与器物物象主观情志的结合的思维过程,这其中添加了制作者对人生感悟、社会生活的体验,以及追求美的意愿,其感情大量的注入在制作中。陶瓷器皿的审美意象思维特征与其他非审美意象的最大的质的区别便是情感性特征,陶瓷器皿更主张“物以情观”。对陶瓷器皿来说,从视觉的观看,欣赏,触感的抚摸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将感情投入到陶瓷器皿上来,并带有强烈的感彩。这种感情的“投入”作用,在美学中被称之为“移情”作用,陶瓷器皿设计者的主观情绪、心理感受在这一实体对象在融聚,对象透露出主观的情感色彩,从而获得让人动情的审美效应。更因为不同的陶瓷器皿设计者的个体性格、气质、生活经验的不同导致主观色彩不同,即便是以同一类型的陶瓷器皿为基础建立的审美意象,也会显得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正因如此,情感性是陶瓷器皿审美意象中最具魅力的根本特征。

  我国传统审美观是由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决定的,几千年来,儒、禅、道三家作为精神领袖共同构建了我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体系。传统艺术审美观念中,美不离形,而美不在于形而在于神。传统的陶瓷器皿对美的追求是由形入神、以形传神。这些情感均是被看作对物的表达,而这些艺术形式则要表达和追求的是传神,这就不仅仅需要满足形式的丰富和感观的愉悦,而需要深入了解到其传达内在的意蕴。即感受陶瓷器皿的审美意象。审美意象的形成,不但显现出审美心态的发展轨迹,更体现了历史审美实践的精华。

  [2]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95

  注: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文章:传统生活陶瓷的形态审美对现代陶瓷器皿设计的启示,编号:2012-QN-589。